今年3月29日,故宫博物院(下称故宫)召开故宫研究院学术工作新闻发布会,宣布新成立玉文化研究所、文物保护科技研究所、古书画鉴藏研究所、建筑与规划研究所、知识产权研究所,这5个研究所隶属于故宫研究院。其中,故宫知识产权研究所的成立引发社会广泛关注。两个月过去了,故宫知识产权研究所做了哪些工作?下一步的具体工作规划如何?带着这些问题,本报记者于近日采访了故宫知识产权研究所所长黄哲京。
故宫是世界上规模最大、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皇宫建筑群,也是我国古代建筑最高水平的杰作,1961年被国务院认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1987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。黄哲京告诉记者,故宫作为公共文化机构,除保护藏品、古建筑等可移动文物和不可移动文物外,还拥有同样形态丰富、价值重大的以知识产权为代表的无形资产。如故宫对包括“故宫”“紫禁城”“宫”字标等在内的7件商标进行了国内、国际注册;在专利方面,目前故宫拥有或合作拥有13件专利,其中发明专利10件、实用新型专利3件。
随着社会的发展,故宫知识产权保护和利用面临着许多新问题。知识产权是博物馆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,对博物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,因此很有必要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利用开展研究。“在我看来,故宫知识产权研究所的成立正恰逢其时,原因如下:一是知识产权的创造、运用、保护和管理愈发受到社会重视;二是故宫在知识产权保护、运用等实践方面做了不少工作,取得不少成绩,也需要理论支持。”黄哲京表示。
据了解,新成立的故宫知识产权研究所研究主要内容包括通过调研、理论探讨、收集资料、分析判断、承担科研课题、撰写文章、发表论文或专著、召开研讨会、讲座等方式,深入研究博物馆知识产权分类、来源、保护、管理、利用、特征和功能等,为故宫乃至博物馆界管理、保护和利用知识产权提供理论支持。研究要综合运用文物学、博物馆学、经济学、会计学、法学原理。同时,让社会公众更多地关心、了解博物馆知识产权,推动博物馆知识产权工作的整体发展。
“经知识产权研究所首次全体会议讨论,我们就近、中、长期科研规划进行了初步议定。”黄哲京介绍,近期科研规划为2019年至2021年,将组织开展对故宫相关部处和其他博物馆的调研,收集有关知识产权问题的具体需求,同时整理内外部资料、磨合沟通联系机制,并进行一系列基础性研究。开展博物馆知识产权的概念、范围和特点,包括基本理论、保护、利用、权利归属等课题。中期科研规划是在基础性研究的成果上,开展进一步的系统性、专题性研究,开展博物馆知识产权的确权、授权和维权问题等课题。长期科研规划是在近、中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,开展具有一定前瞻性、探讨性的研究,开展博物馆知识产权管理、保护和利用的指导性原则以及相应制度构想等课题。